东方网记者刘轶琳3月29日报道:记者日前获悉,嘉定区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自2023年4月成功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来,嘉定区作为全国第二批示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的唯一代表,始终紧扣“改革”“高质量”“示范”三大关键词,致力于构建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在嘉定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细化了实施方案,包括“8大工程”“20个工作项目”及“40个亮点举措”,形成了52个考核指标来支撑22个绩效目标。截至2024年底,中央资金两年累计执行率已达84.27%,展现了项目的高效推进。
机制创新方面,嘉定区于2024年纳入上海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成立了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形成了政府、医疗集团与医疗机构的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实施试点工作方案及改革配套文件,明确了医疗集团的发展定位、内涵建设和运行机制。同时,建立了“量质结合”的考核体系,并实行总会计师“区聘区派区管”模式,有效推动了医疗集团内部的业务协同发展。
在产学研医融合方面,嘉定区依托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资源,推动了“医研产”的融合发展。上海“械谷”产业园的落地吸引了约30家企业入驻,而国内首台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也在瑞金医院嘉定院区装机应用。此外,嘉定区还巩固了与优质医药企业的合作,搭建了“医院-企业”沟通桥梁,启动了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平台,构建了医疗健康产业链联盟。区中心医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创建了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并开展了多项药械临床研究,近两年获得了多项专利。
在分级诊疗体系优化方面,嘉定区明确了三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三级医院主要处理疑难杂症,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区域性医疗中心则提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则专注于基本医疗和慢病管理。通过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了签约率和诊疗量占比。同时,深化了医防融合,打造了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新模式。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升行动后,人均期望寿命和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均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
其中,2023年,嘉定区中心医院成为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双试点”单位。2024年,医院出院人数与手术例数大幅增长,其中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和日间手术分别增长64.1%、22.4%和15.1%。这得益于医院坚持“党建赋能”,通过“融合型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与周边单位开展共建,探索新路径。医院引进仁济医院专家和管理人才,成立名医工作站,牵头成立长三角泌尿专科联盟嘉定分联盟,实现技术与管理双赋能。同时,医院深化临床学科专科化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升级。医院加大双向转诊和号源下沉力度,完善数字化便民措施,上线“医保刷脸支付”等,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此外,医院以“国考”为指挥棒,构建精益运营体系,实现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益双提升,助力医院精细化、规范化运营。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嘉定区马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中医药服务及医联体建设等举措,推动资源下沉。已实现高签约覆盖率及就诊率,开设20个专科专病,有效转诊1425人次。康复、护理中心建设稳步,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提升健康管理率。与瑞金—嘉定医联体合作,专家下沉坐诊、带教,实现双向转诊无缝衔接,药品、检验检查同质化,开展科教研活动。
展望未来,嘉定区将继续加快医疗集团改革创新落地,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体系。依托瑞金医院等资源,拓展区域专病诊疗中心的影响力,并提升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的能级。同时,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实事项目,做实惠民服务举措,并利用好健康科普展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在数智应用赋能健康方面,嘉定区将全面提速信息化项目建设,利用公立医院运营决策支持系统、医保打包支付管理平台等推进精细化管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